电话: 0596-3553869/15260616479 吴先生;
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
怎样解读“土壤肥力阴阳平衡动态图”
2020-04-28 浏览量:2610 分享:

一、“土壤肥力阴阳平衡动态图”产生的背景

传统的植物营养学“木桶规则”描绘植物十几种必须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,及其对农作物有效输送营养的规律,为施肥配肥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数学模型,简单说就是“短板决定论”。

但是我们设想,如果其中一块板的宽度超过其他所有板条宽度的总和时,“木桶”还存在吗?这块“超宽板”与其他“碎板条”无论如何也箍不成木桶了,而是成了一面阴、一面阳的关系。“超宽板”是阴面,其他板条就合并为阳面,这就形成了一个类似阴阳八卦图那样的阴阳关系。

碳养分正是植物营养元素的“超宽版”。碳养分包括植物物质积累中的碳和植物生长过程新陈代谢消耗的碳,占植物必须总养分的50%以上,所以土壤肥力如果分为阴阳两面,碳养分就是阴面,各矿物质元素养分是阳面,氢和氧(H2O)属中性,是阴阳面的穿合者,相当于阴阳图中的S形线,没有它,阴阳不能结合。

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看,碳养分形成植物有效组织的碳框架,将各矿物质元素组合于其中,形成有机质。所以碳是组织者,是有机质的基本元素,也即碳是植物必须的基本元素而不是与NPK等并列的大量元素。它和其他植物营养元素之间不是木桶的板条之间的关系,而是大家庭中家庭主妇那种性质的作用。

“木桶规则”在说明植物所需矿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基本适用的,也可以说“木桶规则”是“阴阳平衡图”的补充,因为有了“木桶规则”,“阴阳平衡图”才动了起来,这就形成如下“土壤肥力阴阳平衡动态图”。

微信截图_20200428133333

二、土壤肥力阴阳平衡动态图的基本要素

1、阴阳平衡图EF线段,是水平方向弦最大处(即直径),表示农作物收获最大。从EF越往上,阴阳比例逐渐变小,阴阳失衡逐渐加大,弦逐渐变短、即越是阴衰阳盛,农作物收获越小。

EF越往下,阴阳比例逐渐变大,弦亦复逐渐变短,即越是阴盛阳衰,农作物收获亦越小。

同等化肥施用量,只有阴阳平衡,农作物收获才能足够大。

2EF线以上位置,按“阴阳”比例和谐原则,阴面水平线段与阳面水平线段等长,农作物收获区就在H-R-J-Q-L-F-G-H范围内,阴对阳形成制约。我们称之为阴制阳理论区。因此在此区外的“纯阳区”H-G-F-H内,矿物质养分是无效的,这可解释贫瘠土地化肥利用率为什么低。

3EF线下位置,按“阴阳”比例和谐原则,也是阴面水平线段与阳面水平线段等长,农作物收获区在S-F-L-Q-J-E-T-S范围内,阳对阴形成制约,我们称之为阳制阴理论区。因此在此区外的“纯阴区”S-T-E-S内,有机碳养分(对农作物)是不起作用的,这可解释有机种植盲目排斥化肥为什么农作物低产。

4、以上第2、第3点都是以矿物质养分无“短板”的假设为基础的。如果出现“短板”,按“木桶规则”,木桶装的水到短板顶线为止,也即化学肥力打了折扣。我们假设打了6折,这就出现了阳区的H-G-L-S线和阴区的S-J-R-H线,二条线所包围的面积才是阴、阳肥力有效区。可以据此分析农作物收获情况。

5、阳区纯阳面内数个“+”点表明:在阴衰到十分严重时,所需与之平衡的矿物质养分不多,所以即使化肥肥力打了6折,其“短板”的限制作用尚未表达,这种情况起限制作用的是缺阴。

三、“阴阳平衡动态图”的应用

1、该图表明:植物碳养分与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是大平衡、主平衡,而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是次平衡、小平衡。只有在大平衡的基础上,次平衡才有意义。可见,忽视土壤碳养分的“测土配方施肥”起不到科学指导施肥的作用。

 2、图中阴区的碳养分,是土壤有机质、土壤微生物、施入的有机类肥料共同作用的结果,也可以说是几条复杂的函数线的综合线,且受土壤物理性状、PH值、含水率及外界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,大概需要“云计算”才能确定。但有机碳养分的存在形式——小分子水溶有机碳(以有效碳EC表示)却可以简单地化验出来。有了这个EC,其他的都好解决。这就足以说明:大道至简。用有机碳肥理论可以测算出:当有机碳养分、无机养分、水份等因素丰足且平衡时,某种农作物达到理论最高产(假定单产为W0值),那么在有机碳养分跌到某值时即使化肥用量不变,该农作物产量不可能达到W0,且产量是可预测的,它的单产为:

W=W 0·2RM/EF

式中:W0为理论最高产值。

      RM为阴阳平衡动态图中“阴区”某线段长度,由土壤样品化验的EC值并与EF对应的EC值按比例推算。依此类推,可以测算出当化学养分“缺素”,出现某短板时,农作物的产量情况。

3、只要施肥不出现“纯阳区”,就能确保无机养分全部转化为有机态被组装进植物有效组织,也即没有离子态的矿物质养分游离于胞外液中,这就是有机食品的真相。盲目排斥化肥的纯有机种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
所以利用阴阳平衡动态图加上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,就可以量化预测农场农作物产量和最佳施肥方案,为科学的信息化农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撑。